为将《内蒙古自治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2023—2025年)》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见成效,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呼伦贝尔市抓住要素保障、发展质效、综合服务三个关键点,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各项工作显著提升,呈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是体量规模稳步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存续各类市场主体247622户,同比增长3.59%,全市2024年末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959户,同比增长3.11%。其中,全市小微企业3.55万户,同比增长15.38%,个体工商户20.04万户,同比增长3.05%。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四个体系”。健全财税支持体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税费减免政策,统筹开展税费政策精准推送,推送税费优惠政策类信息39.5万条、提示提醒类信息62万条,向各类型企业19848户推送银税互动产品信息,发放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折页2000份、优惠政策宣传书籍100本。健全金融扶持体系,搭建呼伦贝尔市信易贷平台,通过自治区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及“呼伦贝尔市信易贷平台”,实现金融机构入驻90家,发布金融产品134个,放款金额达10.4亿元;健全用工保障体系,全市已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6场,服务用工单位3652家,发布岗位34737个,获得求职者关注199805人次。全市共组织开展企业职工培训4593人。其中,职业技能提升行动3243人,企业职工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1350人。健全“双创”服务体系,全市创业培训1733人,培训后469人创业,带动就业1410人。
三是提升发展质效,开展“五大行动”。开展“个转企”培育行动,全市入库培育个体工商户750户,已成功办理转型升级为企业427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4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3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户;开展“小升规”培育行动,全市“小升规”入库企业213户;开展“四新”主体培育行动。举办2024年“呼伦贝尔·礼‘上网’来”电商选品对接活动,邀请全市130余家企业代表出席,展示特色产品近千种,有效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开展现代农牧业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开展2024年“呼伦贝尔·礼‘上网’来”牛羊季网上年货节促销活动,组织全市40余家电商企业和20余位带货主播开展线上促消费活动,带动呼伦贝尔物产外销。以“蒙”字标认证牵引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全市共有“蒙”字标企业15家;开展特色文旅产业主体培育行动,文旅经营主体达1483家。聘请10名“首席体验官”,任命120名“首席质量官”。
四是优化综合服务,实施“六项工程”。优化市场环境优化工程。贯彻落实“全区一盘棋”登记标准要求,落实“全区通办”登记改革,明确310个事项实施全区通办,设置“全区通办”窗口15个,“全区通办”办件量113件,“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件量5.1万余件。组建384人的企业服务团队,企业服务专区为为个体工商户转型提供咨询和帮办代办服务12601次。优化经营成本减负工程。严格执行减免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减免,实现减免2.66万元。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2024年实现减免会费22.55万元。优化质量管理提质工程。深入开展质量强市行动,已有142家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窗口18个,提供质量技术服务企业8481家次,减免费用372.62万元,解决技术难题7522个,为企业节约费用172.36万元。优化惠企政策直通工程。依托“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开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政策“直通车”,政策匹配专栏向企业推送涉企、惠企政策308条,呼伦贝尔市共上传政策文件1141条。发挥各级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作用,积极开展“问情服务”活动,全市组织召开座谈交流4次,40余家次个体私营企业参加,开展培训4次,175人次参加。优化“小个专”党建引领工程。全市建立“小个专”党组织93个,党员462名,网约配送员群体党组织6个,外卖党员22名,网约配送员从业人员1678人。“小个专”及网约配送员群体党建指导员112人,设置蓄能驿站28个。优化法律服务保障工程。全市共解答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法律咨询1118人次,成功调解涉企案件3318件,涉案金额9822.69万元。走访企业、个体工商户88家,组织律师为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并出具“体检报告”57份,开展一企一策“订单式”普法21场次。
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将以“四个体系”为保障、“五大行动”为目标、“六项工程”为抓手,继续提高服务效能,聚焦个体工商户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助推呼伦贝尔市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