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放大产业品牌魅力 山东奋力推进粮食安全和产业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2022-12-19|来源:大众日报    

  

近年来,山东省及各市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重要部署要求,聚焦“高质量”“惠民生”“保安全”,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扎实推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粮食产业振兴、安全生产和应急保障、党建业务融合“五个走在前”,统筹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改革发展,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为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保障。

聊城:培强培优粮食产业保障粮食安全

近年来,聊城市聚焦粮食安全核心职能,努力构建高效统一的粮食和储备体系,切实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推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扛稳责任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聊城市是山东省三大粮仓之一、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年产量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占全省总产十分之一。2022年全市夏粮总产达到284万吨,创历史新高,连续4年稳定在270万吨以上,总产、单产均居全省前列,为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市委常委会及其成员、市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工作职责清单,推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地落实。扎实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不断推动全市粮食工作高质量发展。

同时,聊城积极构建现代高效地方储备体系,合理扩大地方储备规模,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储备任务,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大力开展粮库智能化升级和绿色仓储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粮情监控“一屏观全市,一网管全市”,智能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积极推动“一规定两守则”全员培训和实施,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双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近年来,全市未发生任何储粮安全及安全生产事故,安储粮全和安全生产保持稳定态势。

培强培优

粮食产业经济释放活力

聊城市认真落实粮食购销政策,强化监督检查,流通市场稳定活跃,购销数量连年增加,夏、秋粮集中收购期间收购数量连年居全省前列,年从生产者购进粮食稳定在450万吨上,年购销总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近年来,聊城建立起以市级粮食储备库为龙头,以县级中心库和基层收纳库为骨干的配套完善、功能互补的粮食仓储体系,全市在统仓容共289万吨,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有效仓容达145万吨。

同时,全市共确定供应网点、配送中心、储运企业、加工企业、保障中心等各类应急保障企业214家。改造提升粮食应急供应网点142个,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构建起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应急供应网络,粮油市场供应稳定充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活。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入统粮油加工企业122家,各县(市、区)均有1—2家生产能力超过500吨的面粉加工骨干企业,2021年全市粮食工业总产值262亿元。“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创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1个、示范企业2个、“中国好粮油”品牌7个。“聊城面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国面粉看山东,山东面粉看聊城”成为行业和群众共识。

着眼未来

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聊城市提出: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持续提升粮食产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抓好粮油保供稳市,增强粮食供应保障能力;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区域性粮食安全。

聊城市发改委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牵头部门,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压实责任,发挥好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责任,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基础设施配套、耕地质量提升等资源投入向粮食生产功能区聚集,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同时,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力度,解决好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同时,聊城紧密结合当地粮食产业发展实际,科学规划目标任务、思路举措和重点工作,高标准编制了《聊城市“十四五”粮食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聚焦粮食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通过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培育聊城粮食区域品牌,发挥龙头带动和项目带动作用,推动粮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烟台:聚焦全链条提升粮食保障能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烟台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面加强粮食收购、储备、流通、加工、节粮减损能力建设,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突出临港优势

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烟台市针对市域内粮食产不足需的实际,统筹抓好粮食收购和调控管理,不断拓宽粮源渠道,增加粮食拥有量和调控量,年粮食购销总量突破1000万吨,切实做到“手中有粮”。努力提升外采能力,采取部门牵线、企业合作,先后与东三省、江苏、济宁、临沂等地建立产销协作,引导企业在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有力保障全市粮食供需平衡。充分发挥港口枢纽作用发展临港粮食物流,全市拥有粮食专用码头泊位4个、港区内专业化粮食筒仓56座,仓储总量46.4万吨,港口粮食年设计通过能力达到700万吨,是渤海南岸最大的粮食集散基地,有效畅通粮食进出口和北上南运通道,较好发挥粮食市场调节器作用。

烟台市坚持以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为目标,不断调整和充实地方储备粮规模,现有地方储备粮近50万吨,居省内各市前列。争取落实省级储备粮代储,实现市域内四级粮食储备体系全覆盖。不断充实成品粮油储备,全市面粉储备保持2.1万吨、食用油储备0.554万吨,超过保障市场供应量15天以上标准要求。

聚焦基础设施

增强粮油储备应急能力

烟台积极开展“粮安工程”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持续推进现代化中心储备粮库建设,全市现有仓容2.5万吨以上标准化粮库增至14处,1处在建,标准化完好仓容达到200万吨,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等科学储粮技术应用率进一步提高。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新建扩建储备粮库仓容4.01万吨、升级改造仓容15.62万吨,推动莱山储备库新建和福山储备库扩建仓容7万吨。健全完善地方储备粮库信息化建设,全市地方储备粮库区实现与省平台“两通”,有力推动储备粮动态监管。

不断健全完善粮食监测预警网络,设置国家级监测点5个、省级监测点41个、市级监测点18个,统筹粮食监测网络和价格监测网络,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共享机制,形成覆盖全市主要粮油品种和副食品价格的市场信息监测网络,价格监测日报与周报相结合,确保粮油市场运行平稳。同时在全市建立应急加工企业18家、应急储运企业24家、应急配送中心10家、粮食应急供应网点182个,形成粮食应急加工、储运、供应各环节协同配合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居民生活和市场供应。

锚定产业提升

“烟台粮油”品牌迈向新高度

烟台立足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山东自贸试验区“三区”之一的区位政策优势,大力建设粮食加工转化大市,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契机,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粮食产品,培育打造“烟台粮油”区域品牌,涌现出鲁花,双塔、龙大、仙坛、蓝白、春雪、欣和味达美、民和牧业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粮油品牌,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5家、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10件。

同时,立足特色植物油产区、粉丝发祥地实际,着力打造鲁花集团、龙口香驰、仙坛集团、双塔食品、欣和食品、蓝白食品为代表的花生加工、大豆加工、玉米(饲料)加工、杂粮(豌豆)加工、粮食转化(小麦)、主食产业化的六大产业集群,重点实施龙口港临港粮食物流园区、山东鲁花食用油产业园区、招远双塔粉丝产业园区、烟台蓝白主食产业化园区“四大园区”战略,形成聚集效应、带动效应,2021年全市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10家,入统粮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56.7亿元,工业总产值433.9亿元,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围绕粮源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深入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粮食企业以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鲁花集团已发展成为致力于做高端食用油引领者的民族企业,横跨食用油、调味品、米面等多个行业,食用油年生产能力150万吨,调味品年生产能力30万吨,米面年加工能力50万吨,销售突破400亿元。

菏泽:守住安全底线做强做优粮食品牌

菏泽作为产粮大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把粮食产业发展和粮食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为构建更高层次、更有效率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菏泽全力稳政策、稳面积、提产量。一方面,千方百计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耕地面积常年稳定在17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持续稳居全省第一位,商品粮调出量占全省1/4,粮食加工能力占全国1/7,为“端牢中国饭碗”积极贡献菏泽力量。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已经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菏泽市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23个产后服务中心、1个市级质量检测站和8个县级质量检测站、14个好粮油项目,形成“种粮农民种好粮、收储企业收好粮、加工企业产好粮、人民群众吃好粮”的粮食流通新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提升耕地质量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菏泽市始终把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作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在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工程、耕地质量保护、休耕轮作下功夫用气力。瞄准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把细碎零散不平整土地整治成大片平整土地。菏泽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借势省委、省政府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发展机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益利用,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9个,评选优质工程37个,2019年以来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2.5万亩,2022年在建132.2万亩,占全省任务的五分之一,建设完成后菏泽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更大改善,有效巩固提升了菏泽市粮食生产能力水平。近年来,菏泽市牢固树立红线意识,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对违法占用耕地“零容忍”,有效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为提高耕地质量,菏泽市持续在防治土壤污染、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壤肥力下降下功夫,加强土地保护,实施秸秆还田,实现了土地质量与粮食产量的双提升。

培育优势产业

做强做优“菏泽粮食”品牌

菏泽市粮食加工企业注重围绕粮食收储、储藏、物流、加工、综合利用等环节,严控质量关,持续加强储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仓型的研发试验和适用性研究,创新设备、管理、技术和工艺,优化制粉工艺,加强粮食资源综合利用,革新粮油适度加工技术装备,探索粮食物流追溯技术应用,加强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高值利用技术研究,深入挖掘胚芽、麸皮、等粮油加工副产物生产有机原料的潜力,提高原粮利用率和出品率,涌现出华瑞面业有限公司、山东天邦粮油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粮食加工企业。华瑞面业有限公司积极推广智能化、清洁化加工技术装备,集成组装一批科技含量高、应用范围广、节粮节水节能的粮食加工工艺及配套装备,适度加工,降低粮食加工物耗能耗,减少资源浪费和营养流失。不断提高产品创新研发力度,大力提高面粉中膳食纤维营养素,品类多样化、市场细分化持续加速,每年多出面粉3000多吨,一年可节粮0.40万吨,相当于增加1.0万亩“无形良田”。

踏上新征程,菏泽粮食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做优做强菏泽粮食品牌,突破本市、覆盖全省、面向全国,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吃上放心粮、优质粮、精品粮,助力服务“好客山东、好品山东”,为“鲁西崛起、突破菏泽”添彩加油。

德州:政企携手破解粮食收购融资难

“德州市10家粮食企业参与省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认缴,企业参与数量全省第二,实缴金额3200万元,金额数全省第一。目前,参与企业已获得9830万元贷款,为全市粮食市场化收购提供了资金保障。”德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山东省启动省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以来,德州市粮食收购企业积极参与,获得了更多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收购资金短缺的问题,促进了粮食收购顺利进行,兜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政企共建

粮食收购资金池

近年来,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粮食收购逐步由政策性收购为主转为市场化收购为主,粮食企业已经成为市场化收购的主力军。但由于我省粮食企业大多基础弱、底子薄、可抵押物不足,收购资金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短板。

为更好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切实保障粮食安全,适应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大粮食市场化收购信贷支持力度,2021年,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4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并于2021年12月28日启动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募集工作,并纳入“六稳“六保”政策包。

德州市发展改革委紧紧抓住这一政策机遇,将该项工作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之一,全力以赴靠上抓,积极组织辖区内粮食企业参与省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该委印发文件通知,进行政策解读,通过实地走访向企业宣传发动,通过部门网站进行公示宣传,通过微信群及朋友圈宣传基金募集政策及募集流程图,全方位、高频率做好工作宣传;组织参加山东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线上答疑,使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企业深入了解掌握政策,让粮食企业主动、放心参与省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全市共发动参与山东省粮食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募集意向粮食企业21家。

德州充分发挥粮食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与各环节的协调对接。一方面,做好上传下达,集中向上反映基层在推动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及时向下传达省粮食和储备局及省基金会最新安排部署,解决企业申报过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了解各金融机构与粮食企业对接情况,搭建银企服务平台,推动工作有序进行。

为使有意向企业最大化享受政策红利,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主动担当作为、认真履职尽责。结合日常工作及募集意向企业,采取“一对一”服务,督促企业按照基金申请工作流程及时上报认缴申请书,指导县市区会同贷款合作银行科学、规范地研究确定审核意见,并出具有关手续。积极协调禹城市禹飞面粉厂、齐河齐源绿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春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截止时间前及时提报了认缴资料,完善了申报手续,搭上了募集的末班车。

融资增信

助力市场化收购

2022年5月,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上公布山东省信用保证基金募集情况,全省共有58家粮食企业完成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资金实缴,实缴金额14270万元。德州市10家企业认缴,企业参与数量全省第二,实缴金额3200万元,金额数全省第一。

目前,德州市参与企业已获得9830万元贷款,有效增加对粮食企业信贷支持,解决粮食企业收购资金难题,为全市粮食市场化收购提供了资金保障。德州运良制粉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杰表示:“我公司认缴基金100万元,今年6月份夏粮收购期间,获得小麦收购贷款780万元,为公司解决了燃眉之急。有了资金保障,公司收购大量优质小麦,加大力度全天24小时满负荷搞生产,稳定了面粉市场供应。信用保证基金贷款利率低,为公司节省了开支,又促进了增收。”下一步,德州将着力解决企业贷款过程中的问题,加大贷款支持力度,畅通粮食购销渠道,兜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助力全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和节粮减损示范区建设,推动全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巨野: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巨野县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充分发挥华北平原中心地带的地理优势,围绕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建设,大力实施“中国好粮油”工程,第一产业占比稳定在10.8%左右,粮食年产量由2017年的58.13万吨增加到66.97万吨,储备粮规模再创新高,粮食安全基础更加坚实,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实行耕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遏制各类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目前巨野县总耕地面积稳定在132.49万亩左右,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坚持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农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9年以来在建成高标准农田24.5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11万亩,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粮食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以“减损”换“增产”,确保颗粒归仓。巨野县地方粮食储备企业高质量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科学预判苗情、墒情,抢抓小麦灌浆期晴好天气,提前在田间地头布点31个,打通粮食物流通道,减少粮食从田间到仓库中转环节,保护种粮农户收益,减少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的浪费,确保粮食丰产又丰收。

不断提升粮食仓储能力,扩大地方储粮规模。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下,大力推动仓储设施项目建设。巨野粮食储备库新建1.3万吨平房仓于今年夏粮收购前顺利建成投用,新申请商品粮大县奖励资金1460万元将全部投入到新建2.07万吨平房仓项目中。巨野县在土地指标紧张的情况下,为支持新项目建设提供土地要素支撑。该项目已完成图审等前期工作,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全县粮食仓储能力。近年来,巨野县将粮食安全作为重点工作,不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地方储备粮规模由2018年的1.45万吨调增到3.9万吨,年均增长67%。巨野县的地方储备粮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稳居全市第一。

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为有效应对市场异常波动和突发事件,巨野县严格按照“每个镇街至少一个应急网点”的要求,结合常住人口分布规律、交通便捷程度以及辐射面等实际情况,经过多轮次的现场勘察和考核、筛选,进一步调整、优化并最终确定了17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不断加大对这些基层网点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应急网点都能够掌握并自觉履行质量安全标准,建立粮食质量安全档案,及时准确报送销售、库存、价格等信息,自觉配合相关部门对粮食质量、库存数量的督导检查,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流通政策,服从县政府调控需要,自觉维护粮食市场秩序,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应急供应保障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下步工作中,巨野县将进一步抓好粮食安全工作,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粮食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适时调整和优化粮食储备规模,加大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应急状态下能够拿得出、用得上,不断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文章高级搜索
 
信用报告 信用修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6200836

13240083111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