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合肥以公共数据开放赋能金融服务创新,以数据要素流动支撑普惠金融应用,将更大范围公共数据纳入银行对企业(个人)的风险评估,不仅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也让企业或个人在办理金融服务时少交或免交证明材料,实现“少跑腿”“零跑腿”。
春耕贷款“一路畅行”
正值春耕备耕之际,巢湖市黄麓镇建麓村的种粮大户王先生准备向银行申请一笔贷款,用于采购种子、化肥等各类农资产品。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样的贷款申请需要借款人及其配偶同时到银行签字,才能完成贷前授权调查以确认是否符合贷款准入资格。可是,王先生的妻子常年在外地老家居住,难以即时赶回。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王先生找到巢湖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没想到,客户经理通过线上远程的方式,就顺利地让王先生妻子完成了贷前授权。
不仅如此,这次申请贷款,银行也没有要求王先生自行准备种类繁多的纸质证明材料。
得益于银行数字化贷前风险系统与城市中台的无缝对接,银行在获得客户的授权后,其系统可迅速分析接入的公共数据、征信数据以及行内数据,全面评估借款人的风险状况。
很快,该银行便完成了签约放款手续,及时为种粮大户春耕备耕注入金融“活水”。体验了这一系列高效的服务后,王先生不禁连连赞叹:“效率实在是太高了!”
“在接入公共数据之前,客户申请贷款需要频繁往银行跑,还要自行准备多种纸质证明材料。如今,只需在手机上轻松签署授权书,系统便可自动完成信息核验工作。”巢湖农村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银行的数字化贷前风险系统自2024年起正式与城市中台实现对接,依托公共数据有条件开放,能够即时获取申请人的相关公共数据信息,“这一创新应用不仅给客户带来了便利,也极大地提高了贷款调查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赋能服务创新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近年来,合肥有序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人社、民政等部门数据,在数据提供部门和企业(个人)双重授权前提下,通过城市中台向银行开放标准化数据和接口服务,推动公共数据向银行高质量开放,发挥数据便民惠企作用,实现数据赋能金融服务创新。
相关数据提供部门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签署《合肥市“赋能金融”数据使用授权委托协议书》,确保数据实时更新、真实有效。银行等数据使用主体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签署《合肥市公共数据开放“赋能金融”应用数据利用协议》,确保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为做好数据支撑,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梳理汇总银行的数据需求,治理融合形成标准化的金融主题库,通过主题库形式对外提供数据服务接口。银行可通过市信息中心的“数据开放应用创新实验室”验证数据有效性与可用性。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定期对银行数据使用情况进行安全检查。
针对数据使用,合肥还明确要求,银行机构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获得企业或个人明确授权,确保企业或个人知悉其企业或个人数据使用的范围、方式、期限。
数据开放赋能金融服务创新,不仅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也让金融“活水”能更加精准地浇灌实体经济。
截至去年年底,合肥“赋能金融”合作银行增加至15家,面向试点银行有条件开放的数据项增加至264项,共有中国建设银行“合肥智慧快贷”等22个应用公共数据的金融产品上线,累计授信540多亿元,累计贷款370多亿元,服务客户数超1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