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宣城:广德市"小网格"撬动"大信用"

发布时间:2025-04-28|来源:信用安徽    

  

在宣城市广德市杨滩镇的田间巷陌,282名网格员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担当书写诚信。2024年以来,该镇创新"党建+网格+信用"融合机制,让身穿红马甲的网格员成为乡村信用体系的"活细胞",在基层治理中织就一张看不见的"信用之网"。

网格员变身"信用采集员"。在九房村裘村组,网格员裘正春的走访包里总装着一本《村民信用信息登记册》。谁家主动配合人居环境整治、哪户积极参与公益捐款,这些点滴善举都被转化为可量化的信用积分。通过"一日双巡"工作法,全镇网格员已采集3.9万条人员信用信息,为农户建立动态"信用档案",让传统熟人社会的"口碑评价"升级为数字化的"信用画像"。

信用积分成为"新硬通货"。"用20个信用积分兑换了理发券,50积分换了袋大米!"三合村村民黄某在爱心超市笑得开怀。网格员万勇创新推出"善行换积分"模式,将村民参与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28项行为纳入信用评价体系。杨滩镇同步建立"信用积分银行",与6家本地商户达成合作,实现"信用变现"。这种"道德可量化、善举有回报"的机制,激发村民争当"诚信之星"。

"桐网心声"催生诚信共同体。大塘村网格员王茂林最近多了个新身份——"信用调解员"。在赵小路修建中,他创新采用"信用承诺制",让涉及土地征用的农户签订《信用承诺书》,将履约情况与惠农政策挂钩。这种将信用建设嵌入基层治理的做法,正是杨滩镇"桐网心声"品牌的生动实践。通过373件网格事件的信用溯源管理,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治理闭环。

数字赋能信用"智理"。走进镇社会治理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各村的信用指数。网格员通过智能终端上传的1.3万条房屋信息,与金融机构共享形成"信用地图"。村民凭借手机里的"信用码",可享受"信用快贷""绿色通道"等服务。这种"网格采集-系统研判-场景应用"的信用链条,让无形信用转化为有形价值。

从调解矛盾的"和事佬"到信用体系的"筑基石",杨滩镇的网格员们正在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信用篇章。如今,"信用+"模式已渗透到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各领域,一幅以诚信为底色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章高级搜索
 
信用报告 信用修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6200836

13240083111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