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4年,苍南县“守信得益”改革试点工作已经稳健推进9个多月。
2024年4月,县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初始,就承接县委“守信得益”社会信用体系改革工作任务。在县委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在各部门帮助下,从首个评价体系的制定,到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再到三个乡镇、一个示范小区、一个农贸市场、一条示范街区的成功试点,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的汗水与智慧。
关键词:问路
如何破解现实社会中“法律管不了、道德管不好”的问题,提升党委政府群众动员能力,成为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县委社会工作部也正是带着这个课题开始问路。
4月11日,县委副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周建强带队,组织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发改局、县大数据管理中心、宜山镇、钱库镇等单位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考察,学习借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县委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并在考察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试点先行、稳扎稳打、搭建场景、完善机制。
关键词:探索
针对刚起步面临的工作合力不够、制度规范欠缺、信息归集不畅等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下定决心,调动各方面各部门资源,让信用体系迅速扎下根。
4月18日,全县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明确灵溪、宜山、钱库三个乡镇共88个村社为试点,开始探索苍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路。全县88个试点村社发动240多个网格员、620多名村社党员、志愿者代表成为信用助力员。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钱库镇召开)
县级层面着重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画出思维导向,把思路脉络想清楚、弄明白。5-8月,经多方协调、反复征求意见,整合分析信用数据,完善信用评价体系,迭代《苍南县社会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关于推行“信用+基层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等7个政策文件。
面对海量数据,必须要有平台支撑。9月,上线“县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苍南”微信小程序,开发 “商企信用二维码”“信用+志愿服务”等功能,系统自动收集信用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志愿活动等内容,形成一份份信用档案,更好地指导主体行为。截至目前,已完成建档自然人 43.9 万、市场主体14 万,归集公共信用信息数据 202.8 万条。
(信用信息平台驾驶舱)
激励是动力,让社会行为可量化、赚积分,使信用从无形转化为有形。10月,动员公共资源、社会力量推行守信激励,构建诚信商家联盟模式,推出“信易+”政策,实施 11 类 62 条激励措施,奖励守信行为,联动商超、酒店、餐饮等企业组建“商家联盟”,开通“信用苍南”线上超市,已入驻商家 176家并提供积分兑换产品和优惠券。
(“信用苍南”微信小程序功能展示)
关键词:深化
试点工作始终坚持问题需求导向。面对群众对平安综治、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等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苍南积极动员志愿者、社区团体及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开展平安夜巡、消防检查、环境整治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减轻政府单一供给的重担,推动了政府职能从“大包大揽”向“引导服务”转变。
一个个做法在点上不断深化。灵溪镇大观村以志愿服务形式“去市场化”包干认领环境整治项目为村集体每月节约保洁成本约0.42万元;宜山镇宜一社区进一步激发“信用+平安夜巡”参与积极性,最美系列评选、红灰榜、信用超市等基层社会治理抓手得到广泛应用;钱库镇东西街社区打造“信易食堂”,创新推行“信用管理+志愿服务+暖心食堂”模式,通过为老助餐“攒”积分,以爱心午餐“兑”积分,缩减食堂50%以上送餐人力成本。
(灵溪镇大观村开展“信用大集”活动)
试点的探索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关注,省信用中心、浙江工商大学等单位陆续来苍调研学习,并给出高度肯定;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列为重点项目,专门在苍南召开以“信用+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志在交流”现场会。
(“信用+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志在交流”现场会在苍召开)
社会治理哪里有需要,信用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苍南围绕“信用+行业治理”、“信用+重点人群”,在市场监督、综合执法等领域率先开展信用建设,试点推进城市街区、专业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成灵溪镇城中菜市场及灵溪镇仁英路东方景园段、宜山镇球山路段信用街区打造。
(打造农贸市场和示范街区信用场景)
展望2025年,苍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持续创新提升,继续深化“信治融合”模式,将信用体系嵌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加强数据共享,释放信用红利,不断夯实苍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用基石”。
来源:中共苍南县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