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

资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5-01-17|来源:资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贯彻落实《四川省社会信用条例》的起步之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制度先行、以用促建”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贯彻落实社会信用基础制度。深入贯彻落实《资阳市贯彻落实〈四川省社会信用条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积极参与研究《四川省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办法》《四川省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四川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管理办法》等相关系列配套制度措施,不断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水平。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信用管理办法。编制印发《资阳市市级公共信用信息细目(2024年版)》,持续完善信用信息及信息系统管理标准规范。推动信用工作纳入政务目标考核,健全政府推动、社会共建的保障机制,统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发展。

二、持续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进资阳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智能化建设,推动实现平台联通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门(单位)全覆盖。加大信用信息归集、治理、共享力度,扩大信息归集共享范围,提高信用数据质量,做实、做优、做大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双公示”工作,持续提升全市“双公示”工作质效。强化平台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管理,保障平台及门户网站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组织参加2024年全国信用建设成果观摩会。

三、加快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加大信用承诺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持续深化“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落实执行好《资阳市深化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推进“一次办好”工作方案》,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办、承诺办。将信用主体履行承诺情况全面纳入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持续完善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动食品药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税务、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行业主管部门利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建立行业领域信用评价机制,对监管对象开展行业信用评价。严格执行《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重点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骗取最低生活保证金、社会保险待遇、保障性住房,慈善诈捐、骗捐等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加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依法实施市场禁入。

四、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在“信用中国(四川资阳)”门户网站建立相关失信信息信用修复指引。协同推进企业纳税、市场监管、行政处罚、司法执行、金融等方面信用修复。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异常经营名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修复。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畅通信用修复数据共享渠道,推进信用修复结果互认,推动实现企业“一次申请,同步修复”。

五、推进城乡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学习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的典型经验做法,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对照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等指标体系,系统排查梳理、补齐短板弱项,力争资阳综合信用指数稳中有进。加强平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区推广运用,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发展。持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定与培育,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扎实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提升评定结果运用实效。

六、深入促进“信易贷”工作。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鼓励有条件的平台设立惠企政策专区,建立政银企担多方合作机制,推动实现惠企政策、融资担保线上办理。鼓励平台与金融机构深入合作,创新信用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园保贷”“农贷通”“银税互动”“银商互通”等“信易贷”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单位)、县(区)出台“信易贷”支持政策,设立专项风险缓释基金或风险补偿金,合理分担信用风险。

七、创新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创新信用应用场景,持续提升信用惠民便企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各行业主管部门与信用服务机构联合开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建设,拓展医疗、养老、家政、旅游等重点领域“信易+”应用场景,持续提升守信主体信用获得感。深化万达金街、左右街(西南电商城)“诚信示范街区”样板打造,推广建设集信用评价、信用查询、信用贷款、社会监督等为一体的“诚信示范街区”“信用商圈”“信用园区”。探索开展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试点。

八、规范培育信用服务行业。建立信用服务机构信用承诺制度,健全市场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用记录机制。鼓励信用服务机构主动提供登记、业务开展等信息,依法接受监督管理。引导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管理,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规范。支持信用评级、信用保险、信用管理咨询等信用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信用产品,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信用服务。鼓励政府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使用信用服务机构提供的信用产品和服务。

九、持续推进区域信用合作。鼓励各行业主管部门与重庆市相关部门加强业务交流协作,共同探索“信易+”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探索与重庆市相关区(县)开展区域信用合作,深化两地信用服务机构合作,探索推动信用产品和服务异地互认、互用。推动落实“成德眉资”信用都市圈合作,共同制订信用报告规范,积极推动信用报告结果实现异地互认,完成“成德眉资”信用数据共享。

十、加强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办好“诚信会客厅”访谈专栏,组织开展“信用典型案例”评选活动。鼓励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诚信宣传教育和信用示范创建活动。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诚信宣传和舆论监督,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诚信建设活动。持续深化互联网诚信建设。加强青少年、企业家、重点行业领域从业人员等群体诚信教育。推动校园诚信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相关课程中增加诚信教育和信用知识内容。

文章高级搜索
 
信用报告 信用修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6200836

13240083111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