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合作社示范社监测工作监管,我区对合作社与家庭农场进行核查,要求存在问题的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立即整改,对确实无法经营的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征询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意愿后收回其营业许可证,确保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市场安全,振兴营造良好环境。
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以袁州区为例,近年来共培育发展了179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了水稻、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农业服务等多个行业,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随着合作社数量的激增,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现,如“一股独大”、社员“被登记”、虚报乱报、空壳社等现象,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为此,袁州区积极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监测工作,特别是在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实质性审查并进行赋码管理
为解决合作社设立过程中的不规范问题,袁州区农业农村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紧密合作,形成了联动机制。在注册登记过程中,两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的实质性审查,确保设立登记是所有成员的真实意愿,并对出资情况、经营规模、经营状况等进行必要审查。这一举措有效遏制了虚假注册、空壳社等问题,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对审查后剩余正常运行的合作社与家庭农场进行网络化管理,将信息登记入网络系统,并指导农户在手机小程序是进行实名认证后统一赋码管理。
二、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监测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未规定年检及年报制度的现状,袁州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日常监测。一方面,利用《省级示范社申报系统》对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进行监管,同时结合省厅关于监测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工作要求,对全区83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进行全面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示范社的产业分布情况、内部制度和规范化建设情况、收益分配和带动农民增收情况、品牌建设情况、获有关荣誉情况等。另一方面,结合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对申报的农民合作社进行重点监测并实地验收。通过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社运营中的问题,确保合作社的规范运行。
三、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监管
信用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袁州区建立了“白名单”管理制度,对合作社的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管理。对于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格的,将被列入黑名单,并在“财农通”“财圆通”信贷融资、各类农业生产项目的财政支持上受到限制。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合作社的违法成本,也增强了合作社的诚信意识。同时,袁州区还积极推广信用评价体系,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信用评价,通过信用评价提升合作社的社会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展望与建议
未来,袁州区将继续深化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监测工作中的信用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监管体系。一是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监管效率;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合作社对信用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三是建立健全信用激励机制,对信用良好的合作社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信用监管的智能化水平。
总之,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监测工作中的信用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袁州区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以信用为核心,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和方法,推动农民合作社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