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2月24日讯(记者 卢伟霞)将企业信用信息汇总成一个二维码,张贴在商户显眼位置,供消费者随时扫码“查验”……近日,烟台市启动经营主体信用码应用工作,以不间断的信用监管赋能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社会信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开拓了新的有效载体。
757家商户上新“信用码” 营造守约践诺良好氛围
“诚信码”由烟台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作,以市场主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采用国家公共信用报告标准模式,展示市场主体公共信用信息和自愿申报信息的个性化信息码,具有归集、查询、评价、预警、宣传等功能。
近日,记者走访了烟台市的部分商超,体验了“信用码”的应用效果。在莱山区振华商厦的一家店内,“信用码”被摆放在显眼位置,记者拿出手机扫码查验,商户的信用信息尽收眼底。不管是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等企业基础信息,还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记录、信用评价等信用信息,又或是一码办成事、一码保维权、一码知政策等互动功能均可“即扫即查”“即扫即办”,不仅提高了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也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安全感。
记者从烟台市发展改革委获悉,目前,经营主体信用码应用工作已在全市14个大型商超的757家商户实现覆盖,首批“信用码”已焕然上新,一张张二维码,似一枚枚“信用徽章”,在无声中传递着商户的信誉和承诺,激发着市场主体活力,发挥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作用。
为企业赋予信用“身份证” 凝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更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动力。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信用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信用码”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信用码”就是企业的信用“身份证”,“一户一码”“即扫即查”的便捷方式,让信息公开变成有力的信用监管,不仅有助于提升市场信用水平,更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烟台市秉承“数据是基础、应用是方向、奖惩需依法”的理念,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监管机制,实行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让守信者无事不扰,让失信者时时不安,走出了信用监管的“烟台模式”。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表示,“信用码”的应用让每一个商户都成为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形成了社会共同参与诚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接下来,发展改革委将不断拓展“信用码”的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引导市场主体积极申请赋码、主动“亮码”,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评价,唱响“信用有价”,推动形成社会信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