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赋能】温州市司法局坚定走好“三步棋” 全力打造“信用矫正”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5-01-09|来源:信用温州    

  

今年以来,在“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思路下,温州市司法局积极探索融入“信用浙江”整体框架。基于全省信用矫正“123N”架构体系,结合温州市社区矫正现有工作条件,率先开展“信用+就业”、“信用+帮扶”和“信用+网格”应用建设。

精准对接供需关系,着力构建“信用+就业”

近几年,随着产业转移和劳动量的减少,加之新冠疫情的反复影响,各大企业不同程度出现用工紧缺和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导致企业信用积分受损,甚至发生停工停产。而另一方面,社区矫正对象又普遍存在社会信用积分不高、就业技能少、求职困难等问题。温州市司法局创新思维,统筹“信用+就业”的应用场景思路,谋划精准就业切口,以数字化、信用化形式呈现就业帮扶工作特色和亮点。

温州市司法局积极对接人社局、民政局、医保局等部门单位,转变司法部门曾经单打独斗,无法形成联动协同的被动局面,接通省公共信用平台、综治网格管理信息、失信人执行信息等各大数据平台,并结合已经在乐清市试点应用的“就业帮”平台,建立社区矫正对象信用档案,通过资源整合、完善机制、优化环境,社区矫正机构依法对就业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同时帮助各大企业解决用工需求,提升企业信誉和社会形象。

温州市司法局首创“信用智矫”模式,创新融合全市信用档案分析比对、就业意向问卷调查等数据,运用企业入驻、岗位招聘信息发布等方式,利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推送信用较好的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名单,实现人岗智能匹配,并可一键触发远程面试,打造矫正对象和企业线上双向选择场景。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后,数据将同步发送至社会信用体系,招工企业可享受相应的助矫优惠政策,矫正对象则能提升信用矫正积分,实现社区矫正“正向激励”。

系统谋划框架建设,提前布局“信用+帮扶”

如果把“信用矫正”体系比作一个商业综合体的话,那“信用+帮扶”场景建设就是这个综合体里的“超市”,里面罗列着各种可供挑选的公益服务项目,矫正对象可以在“信用超市”中自主选择想要的“帮扶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用等级和积分。

为了构建好“信用超市”,温州市司法局通过前期项目建设,已归集大量帮扶相关资源,包括人力社保、专技职称、学历学位、参保信息、协会信息等,同时把社区志愿活动发布、平安联盟巡查活动和诸如防台、防疫等其他社区活动纳入到“信用超市”的服务项目中去。为达到理想的帮扶效果,还增设全流程的帮扶评价机制,将矫正对象完成的帮扶志愿活动情况归档至执法办案平台,并且制定了配套的信用积分兑换标准规范,形成了一套可操作性强、应用价值高的新型帮扶机制。

与此同时,温州市司法局还着力构建公共信用多跨协同,重点加强信用修复机制的建设。将矫正对象自身“信用矫正”评价结果折算进其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省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同步纳入温州本地的“瓯江分”里,实现信用矫正积分升上去的同时,社会信用风险降下来,有效破解回归社会时“无信可依”的困境,助力帮扶工作更高质量开展。

先发体制机制优势,全力推动“信用+网格”

龙港市是全国首个“市管社区”模式的县级行政区域,由政法委直接领导社区矫正相关工作,拥有整合网格力量的独特优势。温州市司法局将率先在龙港市探索信用矫正体系建设工作和网格化管理模式相互融合的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基层矫正工作合力不强、矫正对象与网格粘性不牢等一系列问题。

一直以来,社区网格员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往往仅局限于走访等比较初级的工作内容,对矫正对象的潜在风险管控以及公益活动等内容还缺乏相应的工作机制。矫正对象也常常由于缺少正向的激励机制,在网格活动中无法拥有较高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容易产生“厌矫”的心理。温州市司法局依托龙港市委政法委统筹社区矫正和网格力量的优势,推动“信用+网格”建设在温州生根发芽。

未来,龙港市将大力开展两大方面“信用+网格”场景建设。一是通过“信用志愿服务”建设,赋予矫正对象信用积分,盘活网格内社区矫正志愿服务资源,缓解基层人手不足现状,提升群众共治参与度。二是打造龙港“网格精密智控”业务场景,实现市—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管理联动。比如对接龙港全市地图信息,展示对应区域内信用矫正对象的人数、矫正对象信用状况、工作人员数、信用矫正行为监管情况、重点关注人员等信息。基层网格员通过数据碰撞、组合后识别辖区内矫正对象的潜在风险,最后智能生成针对性的监管策略等。

“信用+就业”、“信用+帮扶”和“信用+网格”的应用场景建设,将原先评价体系的“负向指标”转变为信用体系的“正向激励”,鼓励社区矫正对象由“被动监督管理”转向“主动自我约束”,是温州市司法局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的一次有力探索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下一步,温州市司法局将更加积极拥抱社区矫正领域信用体系改革,用心构建司法部门、企业、网格、社矫对象等多位一体的信用综合应用体系,认真下好“信用矫正”体系建设这一盘大棋,保障信用矫正机制的落地推进。加快形成在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力打造在全国有辨识度的信用体系改革标杆项目。


文章高级搜索
 
信用报告 信用修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6200836

13240083111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