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览:
1.我国加快推进信用立法
2.国务院表扬优化营商环境30项典型经验做法 7项涉及信用
3.商务部、中信保公司: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4.优化征信市场布局!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部署降成本重点工作
5.国办:建立招标投标领域统一分级分类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6.国家发改委:抓紧完善社会信用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
7.四部门:加强城市数字化转型与社会信用等重大战略与政策衔接协同
我国加快推进信用立法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信用立法,尽快推动出台社会信用建设法,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水平。
据介绍,此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水利部、国家疾控局加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申请,并研究讨论社会信用建设法(草案稿)和2024-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等文稿。
会议强调,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内涵和总体框架研究谋划,明确下一阶段建设的目标任务;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加快推动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健全信用修复制度,研究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和修复渠道;提升信用监管效能,完善信用评价机制,规范失信惩戒措施,建立健全各行业信用监管制度;拓展守信激励应用,在行政审批事项中推行信用承诺制。
(来源:新华社)
国务院表扬优化营商环境30项典型经验做法 7项涉及信用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4月8日—19日组织对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新疆等20个省(区、市)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
在专项督查中发现,各地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等方面,创新实施了一大批好举措好做法,取得积极成效。在30项典型经验做法中,有7项信用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经验做法获得通报表扬:《上海市推行“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证明”》、《江苏省扬州市多措并举推进“诚信扬州”建设》、《河南省濮阳市“一码集成”激活企业开办新质效》、《广东省建立企业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机制》、《海南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成势见效》、《青海省以科技支撑盘活信用数据,增信赋能普惠金融》。
(来源:中国城市信用)
商务部、中信保公司: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近日联合印发《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中信保公司营业机构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工具,更大力度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贸易强国建设。
为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防风险、补损失、促融资、拓市场等作用,《通知》提出6方面约30项举措。要求中信保公司各营业机构积极响应企业诉求,做好2024年度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相关工作,积极保障出口前风险,用好进口预付款保险,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来源:中国信用)
优化征信市场布局!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部署降成本重点工作
5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4〕428号),要求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健全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扩大涉企信用信息共享范围。优化征信市场布局,推动征信机构增加征信有效供给,推动信用评级机构提升评级质量和服务水平。
(来源:中国城市信用)
国办:建立招标投标领域统一分级分类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招标投标制度体系、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完善评标定标机制、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强协同高效监督管理、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提升招标投标政策效能等7方面政策举措。
在完善招标投标制度体系方面,《意见》提出优化制度规则设计。建立招标投标领域统一分级分类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招标投标信用评价应用。
在完善评标定标机制方面,《意见》提出改进评标方法和评标机制。积极试行投标人资格、业绩、信用等客观量化评审,提升评标质量效率。
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意见》提出加快推广数智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全国招标投标交易主体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经营主体登记、资格、业绩、信用等信息互认共享。
在加强协同高效监督管理方面,《意见》提出强化多层次立体化监管。加强招标投标与投资决策、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打通审批和监管业务信息系统,提升工程建设一体化监管能力,强化招标投标交易市场与履约现场联动,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来源:新华社、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抓紧完善社会信用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建好用好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部门协调机制,加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为改善市场环境和社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进展表现为“五个统一”和“三个规范”。
“五个统一”:就是通过深入推进市场高效联通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市场制度、设施、监管等统一。其中包含市场基础制度更加统一完善,加快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
“三个规范”:就是通过持续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开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高质量发展系列行动,持续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一方面,抓紧完善制度。制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标准指引,报请出台实施《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社会信用建设法》,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另一方面,抓紧破除障碍。构建问题举报核查及整改通报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通报典型案例,发挥镜鉴作用,把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
(来源:源点)
四部门:加强城市数字化转型与社会信用等重大战略与政策衔接协同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制定《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加强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更新、空间优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信用等重大战略与政策衔接协同。加强城市自然人、法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和加工应用,探索依法依规建立城市数字服务供应商信用承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的管理闭环。
(来源:中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