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通紧急求助电话打到市发改委,来电是张家界市一家企业。该企业因近期参加项目投标,急需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
接到求助电话后,市发改委财信科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打开“信用中国”协同工作平台核实,指导企业完善补充材料,同时协助联系湘潭市处罚单位线上出具证明材料,当日就完成了企业的信用修复市级初审。
及时准确的信用修复不仅对经营主体尤为重要,也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湘潭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信用修复“零跑腿”举措,企业网上申请后,最快可实现全流程当天办结。
“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通过信用修复可以有效避免在各级财政资金补贴、招标投标、政府采购、项目申报、评先评优及金融信贷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市发改委财信科负责人介绍,为实实在在给企业“减负”,他们推出了系列便民举措。如,为免除外地企业来回奔波之苦,他们依托“信用中国”平台与异地部门建立协同联动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实现对外地企业信用修复申请的远程受理、审核及相关证明的出具。
为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市发改委还着力打造了信用修复“一窗受理、帮办代办”“数据协同、结果共享”模式,推行修复申请材料线上获取、修复流程线上办理、修复结果线上反馈,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编印《湘潭市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指南》,有效解决了企业诟病的“线下跑、多头跑、重复跑”难题。
此外,湘潭市大力推广实施“两书同达”制度,即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企业,引导企业及时开展信用修复,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影响。全市定期开展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专项行动,为企业诚信经营、及时纠错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