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何雨洋 通讯员赵爱伶)近日,州生态环境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八条措施,在延续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基础上,通过深化环评审批改革、强化科技赋能、规范执法监管等硬核举措,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州生态环境局始终将环评要素保障作为工作重点,围绕项目环评审批关键环节,创新建立州、县两级局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及时深入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保难题,为项目建设提供精准服务。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生态环保要求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环评审批容缺受理,极大缩短了审批周期,实现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同时,针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积极推行环评打捆审批、告知承诺审批等便捷模式,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此外,创新试行同一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入河排污口设置等行政审批事项“三同时”审批服务。在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方面,突破性允许在排污许可证核发前完成排污权交易,为项目快速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州生态环境局还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助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一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积极指导企业申报环保专项资金,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搭建“恩施智慧生态信息平台”,免费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及时的环境数据查询服务。该平台还具备智能预警功能,能够及时提示企业环境违法风险,引导企业从源头上加强预防,消除潜在违法隐患,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守住生态环保底线。
在涉企执法工作中,州生态环境局既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严格落实进一次门办多项事的要求,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真正做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持续强化监督服务,大力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坚决杜绝“一律关停”“先停再说”“小错重罚”“以罚代管”等“一刀切”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创新实施“三书同达”制度,通过行政指导书、信用承诺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步送达,指导企业纠正失信行为,有效降低企业因行政处罚带来的“失信”成本,助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