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破解呼伦贝尔市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因地广人稀,人员居住分散,现实工作中容易出现因社会救助申请环节多,需要证明材料多造成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时间较长、难以及时救助等瓶颈难题,同时回应救助申请人对于救助办理过程中服务态度、办理时限、监督举报途径的关注,呼伦贝尔市民政局建立社会救助经办机构与救助对象“双承诺”机制,即申请人在申办社会救助事项时,就诚信申报、配合调查、违规处理等要素进行书面承诺,经办机构和经办人同步对办理程序、办理方式、办理时限、监督举报途径等事项向申办人作出接受监督承诺,2024年,全市已有10165名申请人和经办人员履行“双承诺”程序,其中9786名申请人经审核确认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健全机制 申请流程更简化
呼伦贝尔市民政局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工作范围、原则、程序等重点内容,为申办人减轻申报材料负担的同时,约束经办机构进一步提升履职尽责效能、简化工作程序,同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经办人员服务水平。社会救助申办所需材料压减率为57%;环节压减率为19%;时限压缩比为42%。若遇急难情况,只要申请人提供基础材料,即可启动快速救助程序“先行救助“,破解特殊情况下困难群众办事难、经办人员“不敢救”等问题,已成为经办服务机构为困难群众担当尽责、高效救助的重要机制保障。
强化监督 动态管理更高效
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明确经办人员和申请人在违反承诺时的责任,坚持跟踪问效抓落实,对各旗市区社会救助“双承诺”机制落实情况开展实地督查调研;依托自治区民政厅建设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核查”,监督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与承诺事项相符,确保救助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推动社会救助动态管理,促进社会救助公平正义。针对救助申请人的失信行为,施以停保、资金追回等惩戒措施,以此强化申请时的信用观念,为社会救助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规范运行 为民意识更强化围绕“双承诺”机制开展专项业务培训,增强救助经办人员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双承诺”制明确了救助经办人员的四项承诺义务,打造“公开承诺、履行承诺、评议承诺”的责任链条,进一步明确经办人的责任和义务,并用“三个区分开来”免除经办人后顾之忧,引导公职人员在承诺践诺中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2024年,呼伦贝尔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信访事项同比减少19%,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和社会救助对象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畅通渠道 群众监督更精准
“双承诺”的推行,让申请人不仅能够全程监督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同时对经办人员服务态度等工作作风进行监督。通过建立举报投诉机制,鼓励申请人对违反承诺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监督作用。实现申办人员诚信申报、经办人员规范受理,有力打破为民服务的壁垒屏障,有效规避社会救助申办工作风险点,通过实地入户及困难群众电话满意度调查显示,群众满意率达99%。
宣传引导 诚信氛围更浓厚
以“社会救助宣传月”为载体,开展“弘扬诚信文化”主题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开展现场咨询等多种方式,向群众与经办人员普及社会救助、双承诺、社会诚信等相关内容。“双承诺”的推行,在政府与群众之间建立紧密的互信关系,使困难群众更加了解诚信文化,更加珍惜社会救助领域“信用等级”,推动“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中,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2024年,全市核查重点监测数据减少43%。 困难群众用“一纸承诺”代替“一摞证明”,经办人员用“一份承诺”体现“一身担当”,双向承诺同向目标,呼伦贝尔市民政局将强化监督指导,推动“双承诺”机制规范运行,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