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行政审批局获悉,沧州市坚持以“好信用”赋能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已构建涵盖50余个市直单位和18个县(市、区)的信用工作网络,建立信用信息归集、信用修复、“信易贷”等41项工作机制。信用信息归集突破5亿条大关,企业“信用画像”日益精准;在28个领域运用综合信用评价结果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开展“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完成信用修复3034条。
前不久,青县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因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多次违规行为,被列为高频失信企业。青县行政审批局在收到平台预警后,及时联系该企业。由于企业所涉及的处罚均在外省市,且没有留存罚款缴纳的收据,企业负责人十分焦急,不知如何处理。
青县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主动伸出援手,联系山东省寿光市、庆云县、临邑县等地的交通运输部门与信用主管部门,通过线上方式为企业找回了罚款缴纳收据。在材料收集完毕后,工作人员再次致电企业,告知:“您可以选择将所需材料加盖公章后发送给我们,由我们整理上传;也可以选择线下办理信用修复业务。”次日,企业负责人来到青县行政审批局“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顺利完成跨区信用修复业务。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聚焦让信用理念生根开花,我市将诚信文化建设融入“四个全民”(全民行动、全民体验、全民参与、全民监督)活动中,坚持宣教结合、培育并举、深度融合,推动诚信文化宣传教育统领全年、覆盖全域。
按照上下协作、部门联动、跨区联建、共同提升的发展路线,我市建立了“府院联动”、跨区信用修复、综合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城市信用积分互认等协作机制。目前,我市已与10省32个城市开展信用合作,不断扩展壮大信用战线“朋友圈”。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显示,2024年,我市有6个月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位居全国前十。
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抓好政务诚信建设,拓展专项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应用,深化“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信易+”场景应用,夯实高质量发展“信用基石”。(记者李倩通讯员倪迎雪)
(来源: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