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民之所盼。
芜湖市湾沚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强村富民、带动共同富裕,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连续4年,湾沚区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区)、全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十佳重点县,2次获评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
聚力打基础,
基层组织从细胞活到堡垒强
虽然坐落美丽的“陶辛水韵”4A级景区旁,但长期以来,湾沚区陶辛镇双桥村套花湾村民组的环境却不美。多年来,镇里虽然有心进行改造,困于村民意见不统一而迟迟未能开展。
村委换届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陈水金抓党建聚合力、解民忧优服务,千方百计把人心聚起来。为解决村庄长期遗留矛盾,他经常带着村“两委”把矛盾化解会开在田埂上、开到村民家里。
2023年,套花湾成功申报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后,陈水金多次到村民家中召开“庭院会”,带着村民到附近多个和美乡村实地参观,发挥老党员、村民组长带头作用。最终,群众的意见统一了,把横亘在村中间的四座祖坟迁走,打通村内水系,拓宽村组道路。如今的套花湾,呈现出一幅秀美的新画卷。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湾沚区聚力打基础固根基,整合各部门力量,实施基层党建“固本、培元、守正、聚力、护航”五大行动,建立乡村振兴“现场调度、暗访通报、督导整改、考核评价”四项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书记认领实施基层党建“头雁工程”项目200多个,以项目化推动难点问题解决,凝聚狠抓乡村振兴整体合力。
为培优乡村振兴“主心骨”,湾沚区选优配强“头雁”队伍,选拔懂农业、爱农村、有实绩、作风好的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实施“头雁提升”工程,分批次组织66名村书记赴浙江农村“双周挂职”,定期举办“今津乐道”党建论坛、擂台展示、集体经济发展论坛等活动,拓宽发展思路。
聚焦确保村级“后备有人”,湾沚区实施“薪火传递”工程,建立村书记后备人选和村后备干部“导师帮带”机制,落实跟踪培养、激励保障、监督考核等培育举措,为村级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做好激励保障,激发干事热情。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湾沚区动态调整村干部报酬,村干部年均收入超8万元,村“两委”正职年报酬超10万元。为打通上升通道,湾沚区连续15年评选表彰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近年来面向优秀村书记招录事业单位干部、公务员14名,持续提振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组织领头干,
集体经济从产业强到共享富
咸定村的集体经济又壮大了。昔日的“大荒滩”,如今成了“共富湾”。
“在前年突破1000万元的基础上,去年我们超过了2000万元,收益达670多万元。”3月5日,在湾沚区花桥镇咸定村村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贾良明高兴地告诉记者。
纯圩区的咸定村有7000多人,是花桥镇人口最多的村。2023年,村里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注册资金501.65万元,村集体入股占比60%,全村7000多名村民全员入股,占比40%。
合作社成立后,做好“水”文章、“鱼”文章、“闲”文章,探索村集体自主经营鱼塘,招引项目盘活旧村部等闲置资产,建立农事服务中心,集体经济由小到大、积少成多。村集体有了钱,不仅拿出100多万元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居住环境,两年来还为村民分红270多万元,为200多名85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医疗保险。
推进共同富裕,产业兴旺是重要前提。湾沚区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在全省首创区、镇、村三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运营体系,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9个,吸纳入社群众1.1万余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产业发展遍地花,增收富民地生金。几年来的实践中,湾沚区探索出“错位发展”“以强带弱”“合作社+公司”三种发展模式,镇、村两级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农资经营销售、特色养殖种植、文化旅游、研学培训等6类产业发展方向,实现省级特色小镇全覆盖。
“村集体有了钱,为民服务就有底气,城乡融合的道路越走越宽,共同富裕的信心也更足了。”湾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彗星介绍,全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由2021年的2550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1.91亿元。2024年,全区村均经营性收入290万元、收益125万元,为芜湖全市第一。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75∶1。
倾力绘底色,
基层治理从解民忧到气象新
大学与小镇牵手,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
花田手作工坊、浆染技艺工坊、乡村书房、来福咖啡店……走进依水而建的湾沚区六郎镇小陶村,浓厚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当地引入“大学小镇”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带动了村民共同富裕。
六郎镇党委书记许小兵介绍,去年,湾沚区与安徽工程大学深度合作,在六郎镇首创首推“大学小镇”共建模式,创新打造多元场景业态,仅4期“小陶村市集”就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拉动消费300多万元,迅速成为社交媒体“顶流”。
目前,校地合作的“大学小镇”从六郎镇铺开向其他镇延伸,赋能和美乡村建设,探索党建引领与地方治理、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双融双创”新格局。
乡村振兴,共富是成色,和美是底色。湾沚区凝聚组织力量,优化基层治理,建立“初信初访不出镇”工作机制,变“上门接访”为“下乡寻访”,形成了“广场问政”“六郎面对面”“陶辛夜话”“红杨夜访”“桥联万家”等“一镇一品”党组织联系群众特色工作载体,将群众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660期,清单闭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300个,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党建引领,信用变“金”。湾沚区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全区超过95%的村被评定为A级以上信用村,完成5万多户信用户挂牌,打造政务服务、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等六大类信用应用场景,建设17个信用积分超市,探索“信用分红”,对信用积分运用予以激励,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