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发改委作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紧紧围绕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加强信用监管、加强诚信文化
宣传等重点环节,深入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信用环境。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我市于2015年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去年,市信用办对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印发了
《宣城市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51个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7个县市区和市开发区、
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2个园区落实属地工作责任。
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2017年10月,我市正式建成并运营“一网、一库、一平台”, 即“信用宣城网站”“信用信
息专题数据库"和"“市县-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归集全市信用信息数据3. 36亿条。累计归集行
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用数据44. 6万条,“信用宣城”网站累计访问量1143万次。
推广信用承诺。制定全市(含县市区)第一批信用承诺事项清单,依托部门网站和信用宣城网站,向社会公开公示。拓展分级
分类监管,粮食、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18个领域,积极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并采取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措施。
推动信用联合奖惩。严格失信惩戒对象认定,目前《宣城市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共明确奖惩措施118条。将联合奖惩
系统嵌入办事流程,去年共对33131个主体进行信用查询,实施联合惩戒664次。市税务局、市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
深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项行动,为达到相应信用等级的企业提供便利服务。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共发放“税融通”贷款
25. 04亿元,服务企业1695家。
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去年6-7月,共修复数据3835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开展“信用宣传
月”系列活动,市直各成员单位以 学信知信守信共建信用宣城”为主题,紧密结合各自职责开展了29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的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