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化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归集“双公示”信息,通过“信用分级分类”和“科学信用评价”,推动各行业领域创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印发《通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及年度考核指标,全面部署信用体系建设总基调,重点突出双公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等工作。开展各县(市、区)“双公示”专项检查工作,随机抽查部门报送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地区及部门及时通报并要求整改。组织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培训会议,就“双公示”报送、制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措施等进行全面解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监督、全量报送。在对“双公示”报送系统后台日常监测和指导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督促各地、各部门及时、全量报送。年初至今,共归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63761条,“双公示”报送总量连续7个月位列全省第一;优化信用信息归集流程,梳理归集信用信息3808万条,将已归集的信用信息编织出共167条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并依托目录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为创新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沟通协调、制定措施。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部门行业管理数据,对监管对象采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等级相结合,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信用状况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做到“让守信者降成本,让失信者付代价”,从而使守法诚信经营的企业降低被监管成本,同时也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监督检查的靶向性、精准性和问题发现率。截至目前,医疗保障、交通运输、公共卫生、市场监管、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农牧、餐饮等18个领域已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