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央行、发改委、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对信用评级行业及其内涵进行了明确定义。
1、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具体是指专业的资信评级机构依据企业财务状况、管理层素质、内部治理、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及企业所在区域的经营环境、所在行业发展状况、行业政策、管理层的个人信用以及企业既往信用记录等因素,以预先设定的信用等级符号标示出各类金融工具发行主体偿付其债务的能力和意愿、度量违约风险程度的活动或过程。
2、信用评级一般分为企业信用评级、证券信用评级、项目信用评级、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等类别,被广泛运用于债券市场等金融活动中。一般情况下,被评定机构评定信用等级越高,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成本越低;信用评级机构声誉越高,其评级结果被投资人采用的越多。
3、信用评级行业被视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有效构成部分,致力于解决发行人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考虑到金融行业的基础是信用,而信用评级则服务于信用的信用行业,因此如果信用评级行业出问题,势必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产生冲击,这和致力于承担保险职能的保险机构出问题是同样的道理。
4、实践中,除交易商协会、沪深交易所可直接对评级市场进行管理外,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也多少具备一定管理权,导致监管标准不一、监管空白与重复监管等问题。
新发布的《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则明确“央行作为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发改委、财政部和证监会作为业务管理部门实施具体监管,交易商协会、证券业协会、国债协会、外部评级风控委员会为信用评级行业的自律组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不过《信用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在2016年10月12日至11月12日便已征求过意见,时隔三年才正式发布足见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博弈的激烈程度。
5、信用评级的对象并非仅限于债券,而是指债务融资工具,具体包括贷款、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结构化融资产品,其他债务类融资产品,可以说范围较广。
6、对信用评级机构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即向所在地的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省一级派出机构(央行在各地的分行)进行设立备案、设立分支机构备案、事项变更备案、解散或破产备案,且均坚持30日内完成备案的原则。但在备案方面央行和证监会各执一词,或各备案各的。
7、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很多国家的主权评级,导致全球对评级行业均有进行改革高速的诉求。特别是考虑到评级机构主要依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本付息能力开展评级,因此信用评级行业一般会加剧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加大经济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2019年11月26日,央行、发改委、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对信用评级行业及其内涵进行了明确定义。
1、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具体是指专业的资信评级机构依据企业财务状况、管理层素质、内部治理、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及企业所在区域的经营环境、所在行业发展状况、行业政策、管理层的个人信用以及企业既往信用记录等因素,以预先设定的信用等级符号标示出各类金融工具发行主体偿付其债务的能力和意愿、度量违约风险程度的活动或过程。
2、信用评级一般分为企业信用评级、证券信用评级、项目信用评级、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等类别,被广泛运用于债券市场等金融活动中。一般情况下,被评定机构评定信用等级越高,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成本越低;信用评级机构声誉越高,其评级结果被投资人采用的越多。
3、信用评级行业被视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有效构成部分,致力于解决发行人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考虑到金融行业的基础是信用,而信用评级则服务于信用的信用行业,因此如果信用评级行业出问题,势必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产生冲击,这和致力于承担保险职能的保险机构出问题是同样的道理。
4、实践中,除交易商协会、沪深交易所可直接对评级市场进行管理外,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也多少具备一定管理权,导致监管标准不一、监管空白与重复监管等问题。
新发布的《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则明确“央行作为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发改委、财政部和证监会作为业务管理部门实施具体监管,交易商协会、证券业协会、国债协会、外部评级风控委员会为信用评级行业的自律组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问题。不过《信用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在2016年10月12日至11月12日便已征求过意见,时隔三年才正式发布足见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博弈的激烈程度。
5、信用评级的对象并非仅限于债券,而是指债务融资工具,具体包括贷款、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结构化融资产品,其他债务类融资产品,可以说范围较广。
6、对信用评级机构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即向所在地的信用评级行业主管部门省一级派出机构(央行在各地的分行)进行设立备案、设立分支机构备案、事项变更备案、解散或破产备案,且均坚持30日内完成备案的原则。但在备案方面央行和证监会各执一词,或各备案各的。
7、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很多国家的主权评级,导致全球对评级行业均有进行改革高速的诉求。特别是考虑到评级机构主要依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本付息能力开展评级,因此信用评级行业一般会加剧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加大经济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